IP实务谈 |解析2024年典型商业秘密案件:“隐秘财富”的保护

 

商业秘密,听起来神秘而高深,但它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无论是可口可乐的配方,还是手机里的某个创新功能背后的技术秘密,都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保护这些商业秘密,不仅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更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2024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评选出十大影响力案件和100件典型案例,今天,我们从其中的商业秘密典型案件入手,聊一聊这些“隐秘财富”的保护问题。通过分析这些案例,你会发现,商业秘密保护既有严格的法律框架,也有充满“江湖味”的取证手段,还涉及很多有趣的法理与现实交锋。

 

一、商业秘密的分类: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技术信息指的是那些涉及生产工艺、配方、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机密信息;而经营信息则涵盖了客户名单、市场策略、供应商信息等内容。

 

典型案件中,多数涉及的都是技术信息。例如,(2020)最高法知民终1667号案件中的技术信息就是关于生产香兰素的设备图和工艺流程图。这些图纸和流程图看似只是一些普通的工业设计,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法院在审理该案时,认定这些图纸和流程图属于商业秘密,因为它们记录了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技术信息。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技术信息都能被认定为商业秘密。要构成商业秘密,信息必须具有“三性”——秘密性、价值性和保密性。换句话说,信息必须是公众不知道的(秘密性)、对企业有商业价值(价值性),并且企业已经采取了合理的措施来保护这些信息不被泄露(保密性)。

 

二、非公知性:如何判断信息是否为商业秘密?

 

“非公知性”,即秘密性。在很多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判断某项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的一个关键标准是其“非公知性”。简单来说,就是这项信息不能是人人都知道的“公开信息”。

 

为了判断信息是否具有非公知性,法院通常会参考鉴定机构的意见或查新检索报告。例如,在(2022)最高法知民终816号案件中,法院依赖鉴定机构的鉴定意见,最终确认了涉案技术信息的非公知性。这种做法不仅为案件的公正裁决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如果你的技术秘密确实是独特的、创新的,并且不为公众所知,那么它就有可能被法律保护为商业秘密。

 

三、取证之道:如何获取商业秘密侵权证据?

 

商业秘密案件中的取证过程往往十分复杂。企业通常需要借助权力机关(如法院、公安机关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来收集证据。例如,在(2022)最高法知民终26号案件中,权利人向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了行政查处,最终通过查封和扣押的方式获取了关键证据。

 

有时,权利人还会借助刑事程序中的证据来支持民事诉讼。例如在(2022)最高法知民终541号案件中,权利人先通过公安机关获取了相关证据,随后在民事案件中使用这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这种“刑民交叉”的取证方式,虽然增加了案件的复杂性,但也显著提高了证据的可靠性。

 

(2022)最高法知民终541号案件中的权利人,就是通过刑事侦查程序获取了关键证据,再将这些证据用于民事诉讼,最终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做法虽然看似复杂,但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商业秘密侵权往往涉及高技术含量的内容,企业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获取足够的证据,这时需要依靠司法机关的力量来帮忙。

 

四、侵权认定:技术秘密的“同一性”认定

 

在技术秘密侵权案件中,判断被告是否侵害了商业秘密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同一性”,即被告使用的技术信息是否与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一致。法院通常通过司法鉴定来认定这一点。

 

例如,在(2020)最高法知民终1667号案件中,法院依赖司法鉴定意见,确认了被告使用的技术信息与权利人的技术秘密具有同一性。这意味着被告未经授权,使用了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从而构成侵权。

 

随着2019年《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正,近年来,法院在认定“同一性”时,开始更多地运用举证责任转移的原则。这意味着,一旦权利人提供了初步证据证明其商业秘密具有“同一性”,那么举证责任就会转移到被告方,要求被告证明自己并未侵权。这一变化大大减轻了权利人的举证负担,增强了商业秘密保护的力度。

 

五、赔偿问题:如何计算商业秘密侵权的损害赔偿?

 

在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损害赔偿的计算也是一个难题。我国法律规定了几种赔偿计算方式,包括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非法获利、法定赔偿等。

 

在实际操作中,法院通常会采用“酌定赔偿”的方式。这意味着法院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确定一个合理的赔偿数额。例如,在(2019)最高法知民终562号案件中,法院不仅判决被告赔偿权利人的经济损失,还根据被告的主观恶意程度,适用了惩罚性赔偿。这种做法不仅弥补了权利人的经济损失,还对潜在的侵权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六、行业特点:化工行业为何成为商业秘密纠纷的“重灾区”?

 

通过分析这些案件,我们还发现,化工行业是商业秘密纠纷的高发领域。这可能与化工行业的技术特点有关:化工技术通常涉及复杂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这些信息往往不能通过专利保护,只能依靠商业秘密来保护。

 

此外,化工产品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从基础研究到产品上市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快速获取利润,往往会非法获取或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这就导致了化工行业成为商业秘密纠纷的“重灾区”。

 

七、总结: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对2024年典型商业秘密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商业秘密保护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保护自身技术和经营信息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商业秘密对企业至关重要,这些秘密赋予企业竞争优势,使其免受市场对手的模仿和侵害。有效的商业秘密管理不仅能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还能确保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助力其长期保持盈利能力。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的力度也在逐步增强。通过合理运用法律手段,企业可以更有效地保护这些“隐秘财富”,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

 

 

团队介绍

君龙IP团队由专利代理师、律师以及技术专家组成,技术领域覆盖计算机、互联网、通讯、半导体、电子、光学、机械、物理、生物和化工等领域。目前君龙拥有双证律师13人,技术经纪人3人,承办的专利诉讼案件1000余件,专利无效案件100余件,专利挖掘和布局项目300余件,FTO分析案件50余件。

君龙律所被认定为深圳市第一批专精特新“专业化”律师事务所,君龙主要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包括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许可与转让、尽职调查、海关查处等,为海内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事务托管及战略策划法律服务。我们的特色业务有:知识产权法律顾问、从诉讼角度撰写专利、专利布局与挖掘、专利分析(产品上市、产品出境、确定研发方向、FTO、专利监控分析等)、专利无效、专利侵权比对、专利回避设计、知识产权取证、批量维权、专利诉讼、行政查处、海关查处、知识产权合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含商业秘密制度建立)。我们的服务领域有:新能源、生物医药、芯片、电子消费、军工。

君龙律所秉承“让法律服务更有力量、更有温度”的企业使命,全面跟踪国际和国内商业、法律、技术发展动态,在信息通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始终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