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携手广大客户,全面加强专利申请高质量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保障了客户的专利权益并助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现从2023年君龙律所代理授权的专利中精心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佳典型案例,覆盖智能穿戴、机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生物医药等技术领域。
以下对这些案例做概要介绍,并阐述典型意义。
案例四 对专利审查中的网络证据进行有效抗辩
【案例介绍】
授权专利名称为“一种不均衡场景中人群分布与计数的检测方法”(专利号: ZL 201911084086.X),专利权人为郑州大学。
本专利属于人工智能领域。该专利主要是通过视频监控实时对视频中的人群数量进行准确估算,对于公共安全管理、公共交通管理等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例如,用于公共交通中,通过获得乘客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情况来灵活调整车辆运力和运行时间表;用于大型商场中,通过对顾客流量和分布信息的分析来制定高效率的营销策略等。
本专利审查授权过程中,先后收到三次审查意见,审查员均认为发明人在先公开了一篇内容相同的论文,使得该专利申请不具有新颖性。对此,本案审查的焦点已不再是专利内容与该论文之间的对比分析,而是该论文能否作为申请日之前的现有技术来评价本申请。我们通过该论文本身存在的两个不同公开日期、该论文在网络上的获取来源,以及该论文在申请日以前是否处于公众想获得就可以获得的状态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坚持认为该论文不能作为本申请在申请日以前的现有技术。
该案从2021年12月下发第一次审查意见到2023年4月授权跨越3个年头,期间我们千方百计寻找各种证据进行答复说理,还通过电话与审查员进行充分讨论,最终获得授权。相关细节在“法律思维在专利申请审查答复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文中进行了详细解读。
【典型意义】
本专利主要是构建一个多级多分枝的卷积神经网络,即MLCNN网络(如图4.1所示)对图像中的人群数量进行准确预测,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与本专利相关的论文在申请日以前已经投出并处于修订阶段,仅在有限范围内相关专业人士能够获取,并不构成我国专利法规定的现有技术。在审查过程中,我们也查询相关案例,找到《中国知识产权报》在2021年9月1日刊登的一篇文章“浅析网络证据公开的认定” (如图4.2所示),对于本案审查起到了很好的辅助说理的作用。
本专利的审查过程表明:当以网络证据作为现有技术来评价专利申请文件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时,务必先对网络证据的实际来源进行考量,避免直接默认网络证据作为现有技术,从而丧失本应授权的机会。
图4.1该专利中卷积神经网络的组成示意图
图4.2 该专利审查过程中引用的案例文章
作者简介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团队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团队目前拥有20多位专利律师、专利诉讼代理人和专利代理师,已累计处理超过2000件专利诉讼、专利无效和复审、专利挖掘与布局、FTO分析等各类案件或项目。
其中,主办的“锂电池保护芯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侵权案,入选2020年度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同时入选最高院2020年度10件技术类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朗科公司与阿里巴巴侵害发明专利纠纷再审申请一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 2021年度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以及,代理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专利权(骨传导耳机)维权系列案、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专利权(小米蓝牙耳机)维权系列案、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外观设计专利权维权案、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利权(平衡车)维权系列案等。2020编写专著《专利保护攻防实战手册》,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君龙律所秉承“让法律服务更有力量、更有温度”的企业使命,全面跟踪国际和国内商业、法律、技术发展动态,在信息通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始终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