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龙学苑 | 代理笔记⑤:人工智能专利撰写应把握“三个关键”

2024年12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2025年3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多部门,确定“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主题。
为此,君龙律所结合自身实际,近期将推出多篇“人工智能”相关专利撰写案例,以实际行动搞好本年度的主题活动宣传。
结合《指引》和笔者的专利撰写实务,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专利撰写的“三个关键”是:客体、充分公开和创造性,以下分别阐释。
关键一:客体

一件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是否属于专利法意义上的保护客体,这是撰写之前首先要识别判断的一个重要前提,否则若到审查阶段被认定为不属于保护客体,将会面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困境。

《指引》中指出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的客体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判断一项解决方案是否属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是否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技术方案,特别是如何判断方案采用的手段是否是遵循自然规律的技术手段,什么样的问题属于技术问题,怎样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技术效果”。

为此,《指引》中给出相应的指引说明,包括“为避免产生或克服方案被认定为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缺陷,申请人可以在权利要求中写入与算法特征相关联的技术特征,使权利要求整体上不再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关于技术方案是否“体现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遵循自然规律的技术手段并达到技术效果”,包括“在权利要求中体现算法或模型处理的是技术领域中具有确切技术含义的文本、图像、音频或视频等数据”、“体现算法与计算机系统内部结构存在特定技术关联的技术特征加入权利要求”、“分析算法或模型处理的数据与要分析和预测的结果之间为何受自然规律约束,而不是仅仅体现管理学、经济学等非自然规律”。《指引》还结合案例给出了示例性说明。

关于客体问题,笔者在这里也推荐一本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的专著《专利审查规则适用及案例新解-新领域、新业态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最新审查规则解析》,如下图所示,其中有大量实例可供读者参考。

关键二:充分公开
在实际应用中,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如果仅是对算法或模型本身进行说明,则容易产生上述客体问题。如果是对算法或模型进行场景应用的专利申请,则会因为对算法或模型仅是一种“黑匣子”式的应用,申请人难以提供详实的内容进行公开,这是人工智能专利撰写面临的又一个困境。
对此,《指引》主要是强调“贡献”原则,就是“说明书应充分描述对现有技术作出贡献的部分”和“必要时,可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其发明贡献”。
《指引》给出了3种情形的指引说明:
(1)对于“发明贡献在于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申请”,则“在说明书中清楚记载必要的模型训练过程中涉及的算法及算法的具体步骤、训练方法的具体过程等”;
(2)对于“发明贡献在于人工智能模型构建的申请”,则“在说明书中记载必要的模块结构、层次结构或连接关系等,准确、客观地写明模型的功能和效果。必要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等方式表明改进后所能达到的效果”;
(3)“发明贡献在于人工智能具体领域应用的申请”,则“在说明书中明确模型如何与具体应用场景结合、输入/输出数据如何设置等。必要时,说明书中还应当阐明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判断二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关键三:创造性
与其他类型的专利申请一样,创造性审查也是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在审查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指引》中重点指出“考量创造性时,应将与技术特征功能上彼此相互支持、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的算法特征与所述技术特征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为此,也给出了3种情形的指引说明:
(1)对于“使人工智能算法特征成为技术手段的组成部分”,则“在答复时可以着重陈述该算法或模型在实现本申请的功能或应用至本申请的领域时需要克服哪些技术上的困难,或者获得了何种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等”;
(2)对于“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与计算机系统内部结构产生特定技术关联”,则“可以在意见陈述时阐明上述算法特征与计算机系统的内部结构存在特定技术关联,能够获得改进计算机系统内部性能的技术效果”;
(3)对于“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与技术特征共同构成技术手段提升了用户体验”,则“可以阐释为何本申请获得的用户体验提升的有益效果是由技术特征带来的,或者是由彼此相互支持、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的技术特征和算法特征共同带来的”。
以上“三个关键”既是《指引》中的重点关注,也是我们撰写人工智能专利申请的根本遵循。专利代理师要做好与发明人的深入沟通和全面挖掘,既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出现“不符合保护客体”和“公开不充分”的问题,也要做到“胸有成竹”,把符合“创造性”的发明点进行对号入座和预先布局,最大可能性争取专利授权和有效保护。

目前,君龙律所充分利用“AI工具+典型案例+撰写模板”的组合模式,在高质量和高价值专利撰写方面发力提速。君龙律所一以贯之把专利诉讼、无效、复审等方面的丰富实践成果反馈到专利申请撰写端,不断打造高质量、高价值专利,这已成为君龙律所的核心竞争优势。

团队介绍

君龙IP团队由专利代理师、律师以及技术专家组成,技术领域覆盖计算机、互联网、通讯、半导体、电子、光学、机械、物理、生物和化工等领域。目前君龙拥有双证律师10余人,技术经纪人3人,承办的专利诉讼案件1000余件,专利无效案件100余件,专利挖掘和布局项目300余件,FTO分析案件50余件。

君龙律所被认定为深圳市第一批专精特新“专业化”律师事务所,君龙主要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包括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许可与转让、尽职调查、海关查处等,为海内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事务托管及战略策划法律服务。我们的特色业务有:知识产权法律顾问、从诉讼角度撰写专利、专利布局与挖掘、专利分析(产品上市、产品出境、确定研发方向、FTO、专利监控分析等)、专利无效、专利侵权比对、专利回避设计、知识产权取证、批量维权、专利诉讼、行政查处、海关查处、知识产权合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含商业秘密制度建立)。我们的服务领域有:新能源、生物医药、芯片、电子消费、军工。

君龙律所秉承“让法律服务更有力量、更有温度”的企业使命,全面跟踪国际和国内商业、法律、技术发展动态,在信息通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始终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